狮子山汉兵马俑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两处遗址距今已有2100余年的历史。
徐州考古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科学发掘,揭露出汉代墓葬2000多座,其中诸侯王等级的崖洞墓世所瞩目。徐州西汉楚王墓皆为“因山为陵”的大型横穴式崖洞墓,环列在都城彭城周围。汉楚王墓群作为徐州地区汉墓的代表,目前调查发现有8处18座,这些墓葬序列完整,演变轨迹清晰,是汉*古不可多得的研究样本。
由徐州博物馆、漳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大汉雄风——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将于2023年12月21日——2024年5月6日在漳州市博物馆展出。
徐州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印章、封泥,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近200方、封泥80余枚,土山汉墓封土中出土封泥多达4000余枚,包含楚国宫廷官员、下属诸县官员、军队官员及部分私印封泥,为研究楚国官僚体系及军事武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也印证了《汉书·诸侯王表》“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的记载。
“大汉雄风——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共有280余件(套)徐州博物馆馆藏的汉代文物在漳州市博物馆展出。此次出展文物以徐州地区多座汉代楚王墓出土文物为主,力求从多角度解读西汉楚国的历史风貌。
汉代,人们渴望永生,厚葬之风盛行。西汉楚王(后)陵墓规模宏大,宛若宫殿。墓葬形制宅第化,随葬物品生活化,陶质明器制作专门化。形形*的陶俑、陶质器皿、禽畜、车马乃至整座院落等,均进入了墓葬之中,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的人物形象、社会风貌与文化特色。
陶绕襟衣女舞俑身着绕襟深衣,顶发中分,于脑后挽成发髻,身体随着舞步变化呈现出“S”形。双臂上举,长袖从空中垂下。舞俑的手臂呈曲尺形,为单独烧制。这类舞俑的身体弯曲度和侧转度各不相同,舞姿亦有变化。
透雕双龙纹玉佩玉料为和田青白玉,略呈横长方形,一侧龙角有沁斑。玉佩上部两侧为两条相背的虬龙,龙首向外而后昂,龙身蟠曲,张翼舞爪,龙尾内卷,二龙的龙身后部相连,并形成一个T形孔,可以穿系,构思巧妙。联体双龙通体透雕,二龙的造型及正背面纹饰完全相同。龙身周边有廓,但龙身素面无纹饰,仅局部有阴线纹,整体造型庄重大方。
玉衣又称“玉柙”“玉匣”,是汉代特有的殓葬用具。根据连缀丝线质地的不同,分为金缕、银缕、铜缕等几个等级,金缕玉衣是等级最高的殓服。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金缕玉衣出土时已散乱,玉衣片均为透闪石青白玉,质地温润,抛光如镜。修复后的金缕玉衣长175厘米,玉片总数为4248片,连缀金丝重1576克。该玉衣是目前所知使用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一件。
西汉楚国尚武之风浓厚,名将周亚夫曾说“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楚国较早实现了兵器的铁器化,军事力量强大。兵马俑是一国军队的象征,1984年在徐州东郊狮子山发现并发掘的兵马俑坑,是我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和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次重要发现,共出土2000多件形式各异、装备齐全的陶兵马俑,向世人生动地再现了楚王国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威武雄师以及完备的军事装备。
银缕玉衣由头套、双臂、胸、背、双手、双腿、双足等部分组成,修复后玉衣长181厘米,共用2216片和田青玉片、1000克银缕穿缀而成。这是西汉时期唯一完整的银缕玉衣。墓中出土的“刘和”玉印表明墓主人为刘和,其身份应为楚王家族成员。
金带扣为腰带两端的扣饰。带板为长方形,正面纹饰采用浅浮雕,中间是用丝带编缀三排海贝组成的带体,海贝中夹缀了数朵金品制成的花饰。两块带板纹饰相同,为猛兽咬斗场面。主体为熊噬马的场面,主体纹饰周边为勾喙鸟首纹。
此外,考古队也发现了三件比较值钱的金质物件,还找到了墓主人的遗骨。他的遗骨被当年的盗墓贼强行拖拽,不仅离开了棺材,还散落得到处都是,已经不好再判断他的身份了。
由于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考古队进入主墓室后发现,这里原本可能有着不少之前的金银器物,但是已经都被掠夺一空,留下的大多是一些铜和铁制成的物件,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