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状态之下随时都能发力打击对方,比没有接触对方即怒目圆睁,舞姿弄势对敌人构成的威胁要大得多。当然,神意与劲力能否含得住,能含多长时间,这就要看所下功夫的大小与明师的指点了。含蓄只要练到了身上,就会在技击和养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运动在发力前都要有一个准备阶段,都没有脱离平常人发力程序的规律。西方科学较为发达,但他们在揭示人体本能比起我们的传统拳术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西方拳击、*、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尽管动用了不少科学手段来指导训练,但在发力这一点上仍脱离不了准备发力这个程序,尽管他们用放松来使发力准备阶段的时间尽量缩短,但放松终究代替不了
即是外形不动,外形不动即为外在的静,通过外在的静而求取内在的动,也就是在自身体内摸索各种劲的转换。例如撑抱、拧裹、撕挣、提踩等。无论体会出何种劲力都是内动,都是外部静的结果,只要身体内部的气血、骨骼、筋肉动了起来,必然需要外部的静,外面不静是不可能有体内的真动的。
习时需假定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四周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与猛兽毒蛇蜿蜒而来,与其共争生存之情景,须当以大无畏之*应付之,以求虚中之实也。一旦大敌林立,在我如入无人之境以周旋之,则为实中求虚。
在站桩、摸劲、推手时,自己感觉能发力,能有变化时为实,相反则为虚。初练时实点很少,相反则虚点极多。随着自身功夫的不断加深,能够体会出实点越来越长,虚点越来越短,但人不可能没有虚的地方,虚实永远在相互的变换之中,关键在于桩功功夫的深浅。桩上功夫大的人虚点变化非常快,而且时点相对很长,虚点短不易被对手发现。芗斋老先生拳论曰:
动静看似矛盾,实则原为一体。在实作断手中亦有动静之分,在平时练拳和断手中一样要分清动静。断手较量时要像换了个人似的。正所谓
在站桩、摸劲的一些阶段,要有假想之敌向我攻击,我在与敌人周旋扑打中,以求虚中求实。实际断手较量中,要视对手很渺小,不要等到把对手看得很清楚(敌人只不过两只胳膊两条腿、一个身躯一个头),我只随意一击即可摧毁对方间架,此正可谓实中求虚。
虚实一道足可使拳术家为其琢磨一生,可谓其乐无穷。要懂得拳术中虚实的对立与调和、虚中有实的生发、实中有虚的转化、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只有深谙此道的拳道中人,在做动作时方能真实体会出
,在实作中,遇敌好似虎扑羊(老虎在扑猎物前瞬间呈现的含蓄状态)。势如龙驹扭丝缰(烈马被骑手拽住缰绳,使马首回扭时马所处的含蓄态,这时骑手一松缰绳,马就会飞奔出去)。势如翱鹰下鸡场,蓄势待发等等。
贯穿于大成拳从桩功至实作的一系列*,它需要在每一步*中长期刻苦修炼,使自身身体和意识*不管在任何姿势和环境下都能处于含蓄状态,使含蓄成为一种本能,一种习惯。经过这一方法的训练所发出的力量是相当快的,非常迅速、冷脆,对技击有很大的用处,并能在交手试技中迅速调整自身重心。
动”是指摸劲而言,摸劲时外形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动,在外形动的时候体会内在的静、体会各种劲的变化,身体内部肯定是静的,只有内在静的时候才能体会出外在的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