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拉丁语captare(拿、获得),是capere(拿)的反复形式,本意是“采办、准备食品”,后表示提供饮食及服务,衍生出迎合、满足需要的含义
cate(在下、彻底)+gory(公开演讲)→原指公开指控、断言,后用来描述、断言一个主体的基本概念→范畴、种类
celebr(繁忙的)+-ate→字面意思是“大量人频繁做的”→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敬拜神灵,庆祝生日→引申为赞美、歌颂
源于意大利语carpita,与拉丁语carpere(撕扯)有关,本意是“用拆散、撕开的碎布料制成的粗布”,原本用作桌布或床罩。15世纪时,有位贵妇人发现,把这种粗布铺在冰冷的地板上有御寒效果,并且既可以坐也可以跪。从此以后,将carpet铺在地板上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carpet因而就产生了“地毯”的含义
cast的核心含义很简单,就是“扔、投掷”,然而从它的核心含义出发衍生出了大量外围的含义,如“浇铸”(把融化的铁水“扔”到模具里)、“钓鱼”(把钓钩“扔”出去)、“计算、加”(扔石子来计算)、“演员阵容”(把演员“扔”到舞台上)
来自希腊语kharakter,本意是“刻下的印记”。由此产生了character的基本含义“符号、印记”。古代希腊人认为,环境和人的成长经历会在人的身心留下印记,从而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character又衍生出“性格、个性、特征”的含义。在文学、戏剧等艺术作品中,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这种“人物角色”也被称为character。
文章描写了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思念,本句的大意是: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而妈妈很自然地一直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至于高考试题中有个别的所谓超纲词,其目的不是暗示或鼓励去超纲学单词,而是在引导学生养成构词、词义等方面的能力,关于这一点,2017年版课程标准上说得很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最新版的也就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说得很明确,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一共3000个单词。另外课标建议酌情增加200词,再考虑到这3000词中基本不含派生词,所以再加上常用派生词,总共大约3500词。
feel应该算是一个极常用的词了吧,小学生也知道意思是“感觉”,但是feel的内在逻辑不同于汉语的“感觉”,比如要表达“我感觉水很凉”,不是Ifeelwatercold,而是Waterfeelscold。这道题用的就是feel的这种逻辑:“我们感觉妈妈是”,表达方式就是Mumfeels。
这种题在高考中不能说是比比皆是,也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它没有高深的单词,却言近而旨远,正好戳中考生的痛点。要想有把握地解决这类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扎扎实实地提高单词学习的质量。那些高考英语140的人,或许有大于3500的词汇量,但是支撑其高考高分的,一定主要是对基础词汇的高质量的掌握而不是那些超纲词。
举个例子:考政治,我们就会经常刷政治新闻,考XX专业,我们就会经常刷关于XX领域的实时动态,最后依靠耳濡目染而形成的物质,就叫作「
文件,由于是背过的单词,因此会被潜意识视为有效信息吸纳;即使你在做非学习的杂事时,也可以将音频当作BGM来进行循环*,大脑会自动帮你
又比如你知道emerge的词义是“出现”,但没用,考研喜欢考的是词组“emergefrom”,含义是“
可供选择的背单词APP有很多,比如墨墨背单词/不背单词/扇贝/百词斩等软件,大家完全可以依据自己喜好,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