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近期学术圈已痛失多位优秀人才,但他们如星般陨落的背影不该只化为一则新闻或讣告仅此而已,更因警醒更多的青椒、科研工作者对于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去帽子”,可对于广大学术圈职场人而言,相对固定工资,科研绩效和人才帽子才是薪资的关键要素,而这个还不包括横向项目、公司*等。即使在校内的固定工资,有的人是年薪20万,有的人是年薪120万。因为人事部门一人一议,单独和某些大牛教授签合同,根本不是普通教师所能够知道的。
身体健康首先来自于充足的睡眠,其次来自于节制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但科研业绩是时间的无底洞和指标的无底洞,只有更多更高更强。
有的人说,转行政岗也很好,至少非常固定。但你要知道,行政岗的岗位也有限,不是谁都有福气和机会转成图书管理员的,给你转保洁也不是不可能。
为了完成聘期任务,或做出更多科研业绩,休息和休闲的时间肯定被首先牺牲掉,而牺牲多了,身体也被牺牲掉了。
除了西部、东北或三四线城市的三四流高校,国内高校基本上都在施行或变相施行非升即走,三年到六年内,如果达不到考核要求或晋升为副教授,你就要卷铺盖走人。
全员无编制的聘用制,纯粹聘期考核,不合格就立马卷铺盖走人。这样的高压制度下,人才似乎被异化成学术“耗材”。
竞赛只会越演越烈,而不会有任何缓解的可能。至于已经陷入竞赛的青年教师来说,自己适当“半躺平”可能是保命续命的最好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种“内卷竞赛”会让你始终不敢也不愿放松的,你与其拼了命保住自己端不住的碗,挣得一份为健康缺损埋单的高薪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般是3年、4年或最长5年一个聘期,每个聘期签新合同,规定聘期任务是什么,要多少文章、几个课题、几个奖项、几本书、几个专利等等,明码标价;而如果完不成,将怎样处罚,一般是降低绩效工资、降低职级,严重是降低职称,教授降为副教授,副教授降为讲师,最后是转岗和解聘。
所以你不能抱怨自己工资低,而要抱怨自己为何没有足够筹码跟学校谈高薪,而筹码就是你的科研业绩和基于业绩所获得的各种奖项、专利和人才帽子。
由工具理性主导的制度设计就焊好了一个牢笼,在里面很难兼顾科研业绩和身体健康,而要想活得好,就必须先牺牲一个。
青椒们相互感叹道:“平台越高,压力越大”、“拿命拼工作,真不值”;也相互勉励,“躺平慢慢晋职称无非被边缘化,但命能保住”、“被边缘化也没啥,工资不减,但没杂事儿了。”
年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工作已经完成。为加强社会监督,确保高校毕业生接收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示毕业生接收情况的有关要求,现对2013年我部直属事业单位接收毕
对于高校来说,这种非常离谱的对*协议是稳赚不赔的。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就直接扣发部分引进待遇,甚至让你还不如本校一个普通教授的待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