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母线接线采用双母线同时运行时,具有单母线分段接线特点()。A、因此,双母线接线与单母线分段接线是等效的B、但单母线分段接线具有更大的运行灵活性C、并且两者的设备数量一样D、但双母线接线具有更大的运行灵活性
对*像扫描叙述正确的是:()A、扫描时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B、扫描时被检者随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快速移动C、只能获得正位*像D、扫描时检查床和被检者静止不动E、扫描时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
,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
之别。在纸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
》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印刷术发明前,欧洲人九成是文盲,贵族里文盲也很多。因为中世纪的书籍太贵了,一本圣经要用1000张小羊皮制作。除了大部头的圣经,抄在书上的信息都很严肃,宗教内容居多,娱乐或日常实用信息几乎没有。
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印刷术的特点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是古代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由于写信用的木板,通常是一尺长,所以信札又称“尺牍”。古代的地图也是绘在木板上的,所以至今仍把一国的疆域称为“版图”。
毕昇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显得比较原始,但它的基本原理和环节(刻字、排版、印刷)和现代印刷术是相同的。他的这一发明,当时并未得到推广,当初用这种方法所印的书籍也没有能流传下来。但这一记载是完全可信的,除了沈括与毕昇是同时代人这一点外,以后历代仿用此法印书的不乏其人,证明此法是可行的。
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之一。纸的发明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图书事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首先将铅字印刷术传入我国的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马礼逊1807年来到我国澳门,为了传教需要刊印汉文《圣经》,开始雕刻汉文字模,准备铸造汉文铅字。因受到地方当局的禁止,刻工惧祸,将字模焚毁。1814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印刷所,继续从事雕刻汉字的工作。在我国工人梁亚发和蔡高的配合下,终于在1819年印成了第一部铅活字的汉文书——《新旧约圣经》。这是最早的汉字新式铅印书。
年后,出土的古简更多,除原西北一带之外,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均有所发现,而且数量比以前发现的多得多。仅1996年9月至11月在湖南长沙走马楼22号古井内清理出十几万枚三国时期的吴国简牍,其总数就超过全国历年出土简牍的总和。不过主要是档案文献,不包括图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和织造丝织品的国家。传说在公元前3000年,嫘祖已发明养蚕织丝了。但最初这种丝绸织物是做衣料和装饰品用的,至于什么时候用来写字作书便不可考了。
从刻书地点上看,除了首都长安之外,尤其以四川成都一带是印书最多的地方。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称,且盛产竹木,为制版和造纸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历来造纸业就很发达。且唐代中期以后,黄河流域连年战争,而四川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两次动乱中两度成为临时首都,成为唐代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文人汇集,促成其成为我国出版的发祥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