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目前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低迷,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不足。2023年7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也再次肯定民营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并从政策、融资、法律等方面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总结一句话如果社融同比增加,而且而且里面的企业中长期*款和居民长期*款都同步增加表明大家对未来经济向好有信心,预示未来经济大概率会起来,利好股市。
一般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同时发力,货币政策指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央行进行降准降息,而财政政策里面一项就是基建投资。当以基建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的时候都是经济大幅下滑的时候,说明政策已经开始宽松,而代表政策的基建会有表现机会,不过最近几年基建投资下滑明显,托底经济的作用在弱化,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越大不明显。
由于这个超额流动性的存在,市场的“十债”利率也是在不断地走低,从最高的3.06%,到现在的2.69%,所以大家会惊喜的发现今年上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不错,主要就是这个市场资金宽松导致“十债”利率不断走低,最后体现出来的就是债券价格不断走高,对应理财收益上升。
全称是基础设施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一部分。分为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前者主要指“铁公机”也就铁路、公路、飞机场,后者指的是5G、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这个指标我们可以理解*替老百姓花钱在进行逆周期调节。
称为狭义货币,包括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记不住概念不要紧,大家只需要知道M1代表的是类似于当做现金使用的资产,反映了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M2称为广义货币,由M1加上其他储蓄存款构成,反映了实际和潜在的购买力,公布的时间和社融一致。
-M2增速差,代表资金的活化程度,M1就好比放在银行卡的活期存款随时要用,M2则是存在银行的定期,确定一段时间都不会用。
全称是社会融资,它是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代表社会中个人和企业的资金总需求,每月9-13号会公布上个月的社融数据,一般领先经济3-6个月。我们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这个指标,如果这个指标相比上一期增长,表示大家对资金的需求在增加。我们可以想一下什么样的情况下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增加?肯定是企业看好未来经济的发展,愿意借入资金扩大生产。
比如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LPR、MLF、DR007等利率,其实就是在释放货币宽松的信号。举个例子,2022年至今伴随着我国央行多次降准、降息,市场中的资金成本下降,长期来看对股市、经济复苏是利好的。
对于居民个人来说,短*代表的是消费,只有对未来收入有信心才愿意并且提前借款消费,长*代表房*,反映房地产未来的景气度,大家可以看到2022年、2023年个人长*不断下降而且大家都在排队提前结清房*,也从侧面预示着未来房地产不看好。
通过历史走势,我们可以发现M1-M2增速差和上证走势极为相似。因为企业资金放在活期更多是源于采购原材料、能源等商品的需要,需求增加价格就会上涨,带动企业业绩提升,从而继续加大生产,提升业绩,反映到市场上就是股市上涨。
我国有两个PMI指数,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版,另一个是财新网编制民间版,一般情况下两者的走势是一致的,特殊情况下会存在偏离,例如5月份统计局发布的PMI是48.8,而财新发布的PMI是50.9,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统计的反向有一些不同,统计局的PMI样本以重工行业居多,财新PMI主要则是轻工业和服务业占比高一些。
全称叫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主要覆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各个行业,包括企业生产、订货、库存等等各个环节,用来判断经济是否景气,是一个月度环比指标,每个月最后一天上午九点半公布,以50为荣枯线,领先经济3个月左右。
原因在于:一是通过分析这些指标数据来辅助我们进行宏观周期*,从而达到指导投资目的;二是我们的感受往往慢经济一个周期,属于滞后指标,你用一个滞后指标来指导一个领先指标股市,结果只能赔钱,用它来当反向指标还差不多。
今天我们一共介绍了5个领先经济的指标分别是:社融、M1-M2、利率、PMI、基建投资。这几个指标我们不能只看单一的某个指标就去预测未来经济的走势,需要结合起来看,用来相互验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