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和路线图。这是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意味着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这块“拼图”日臻完善,在巩固和保障煤电的“压舱石”地位的同时,也明确其成本回收不再完全依靠发电,进而保障中长期发电容量的充裕性,助力电改纵深推进。
8月15日,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湖州市举办,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外,有着“终极能源”之称的氢能行业,如今规模化逐步形成。8月,《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出台,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氢能行业从前期以燃料电池等交通领域应用为主,到目前开始向上游氢气制取和储运环节发力,进入全产业链全面发展新阶段。
同时,《青藏高原生态保*》自9月1日起施行,这是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特殊问题、回应青藏高原*群众新期待的现实需要,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在总结过去10年经验基础上,新文件根据实际进行优化调整,提出了多项量化指标,突出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原则,不断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一系列目标任务和有力举措,彰显了我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坚定决心。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经验总结。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2023年,我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立法,完善各项标准、制度,全力守护生态环境。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前后,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也晒出了这些年的“成绩单”: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总体稳中向好;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的良好态势;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亿亩,居全球第一
不仅在气候领域,在9月的《湿地公约》*会第62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11月,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发布了《“以竹代塑”倡议的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将通过一系列务实行动,动员全球资源和各相关利益方一道,合力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助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的重要讲话,从*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作出“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的科学形势判断,提出“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释了新征程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全面部署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提出“六项重大任务”。
在给大地披“绿”的同时,2023年,不断推动将大规模国土绿化重点从注重增加森林面积转向面积与质量并重,并将工作重心向提高森林质量倾斜。上半年,《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在全国选择310个单位,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除了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方面,我国也作了一系列工作。
9月,**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这是*的*以来*出台的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第一个文件。通过重点围绕“稳、活、融、试”,对深化集体林改作了系统部署,引导更多社会力量投入生态保护修复,增强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
此外,继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启动;2023年3月1日起,《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正式施行。截至目前,新污染物治理已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全国31个省(区、市)制定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相关省市取得了积极进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