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动态 > 正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天地立心”,意味着我们要在这个原本无情的世界中,培养一颗对众生充满仁爱的心、倾向于帮助他人的心、关怀弱小的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程道明曾言:“天地无心,以万物为心。天地无心而成化。”这句话传达的是,虽然天地本身没有情感,但人类拥有一颗充满博爱和怜悯的心,这颗心既是仁者之心,也是圣人之心。孔子强调的恻隐之心。“学者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认知仁和追求仁,喜爱仁善,憎恶不仁。只有这样,才算是为天地立心”,马一浮先生曾这样说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张载的《横渠语录》,冯友兰先生称之为“横渠四句”。四句话言简意宏,凝聚了张载的学术追求和社会使命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信仰,是历代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对新时代青年*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所以说,“为往圣继绝学”,可以理解为,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从尧舜周孔到以后的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所以这里的“学”,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的发展,而是我们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主流传统,就是努力复兴中华文化,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

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为天地立心四句的意义和价值

不过,儒家虽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开出「政道」。

天地本无心,但天地之间之所以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源头何在?佛家认为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自己的如来藏,其中含藏往世的善恶种子形成业力,支配来世的命运。是即天地的心意。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王阳明名言为天地立心

如今民主的体制,却正是层面上的太平轨道,再加上科学,就更可满足「开物成务」、「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学配合儒家的礼乐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确将可为人类世界开创无疆的休美。

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成化」。

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