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修文先生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40余年的指挥生涯中,倾注了全部心血,成就了乐团“华美、典雅、纯净、细腻”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依然可以从留存众多的影像、音像制品中,获取这段历史鲜活的信息,令人不由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感叹。
彭修文先生的一生都在为提升中国民族管弦乐的表现力而不懈奋斗,他把民乐合奏从小打小闹提升到黄钟大吕、泱泱大国的气派;把民乐合奏从简单的情绪表达提升到交响性思维的高度;把民乐合奏从大齐奏的简陋提升到配器和声的绚丽;他扎根于民族音乐的沃土,兼收古今中外的优长,把民族管弦乐事业引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彭修文先生创编了数百首不同类型、脍炙人口的乐曲,涉猎独奏、重奏、声乐伴奏、合奏、组曲、套曲、协奏曲、交响诗、交响乐等各种音乐体裁和乐队的组合形式,体现了他高深的中国文学、历史和艺术修养,为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法、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法和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提供了模板。
年进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多次随团出访演出。2005年专门从事研究彭修文的民族管弦乐艺术至今。收集整理与彭修文先生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
一直以来,将彭修文先生的众多作品集结出版,是先生的家属、亲友、同事和众多业界同仁,乃至音乐界的长久夙愿。在改革开放
如果说刘天华在20世纪前半叶首先开创了民族器乐小型独奏曲创作,形成了“刘派二胡”的话,彭修文则是20世纪后半叶带头开创了民族器乐大型合奏,成为“彭式乐队”的领军人物。回望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他们二人无疑都是彪炳青史的巨匠。
彭先生的心目中和工作里,音乐与人、与*、与教育,音乐与国家、民族,与历史、现实、未来等从来浑然一体,他用自己丰硕的、彰显中国民族风骨的音乐成果影响、教育了几代人。
迄今为止,彭修文先生在创作、指挥录制民族管弦乐作品方面,成果之丰硕、贡献之巨大是无出其右的。他毕生的音乐创作,是20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高峰,他的逝世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一个时代的结束。
学习是最好的铭记,继承是最好的纪念。《彭修文作品集》的出版发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致敬彭修文、学习和继承彭修文*的重要读本。这些传世佳作凝铸着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超凡的艺术造诣,是当代中国音乐艺术的一座璀璨宝库。作为德高望重、胸怀坦荡的一位长者,先生胸怀对国家、民族和事业的赤诚之心,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矢志不渝,鞠躬尽瘁,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生命凯歌。
年之际,出版在我国民族音乐领域极具改革创新*的杰出代表彭修文的作品集,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现代出版社策划并出版《彭修文作品集》更是一项非常有魄力和眼光的壮举。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是当代中国音乐事业的宝贵财富,作品集的出版将引领业界在创作、指挥、演奏、研究等各个领域继续深入挖掘,深化发展,进而为繁荣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产生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彭修文(1931—1996)指挥家、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及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指挥等职,享受*特殊津贴。被誉为 “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之父”。
作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创始人之一,彭修文勇挑时代与民族赋予的重任,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贡献毕生心血。
具有丰富的想像力,指其改编工作差不多是重新创作,是一首按照“西方化”的表现手法,由中国民族乐曲改编成的现代乐曲。它表明在接受了西方管弦乐队的影响的中国正在起着怎样的变化。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