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三国时期的那些战争,所动员的兵力,无疑也导致了许许多多家庭的破碎。那一双双期盼的母亲之眼,那一颗颗等待丈夫归来的真心,都在战火中化为乌有。我们叹惋历史,更不应忽视历史中真实的人性苦难。
回顾历史,我们更要明白“和”的可贵。《三国演义》中那些英雄们手握刀*却仁义犹存的形象,常常感动我们;然而真正伟大的英明,应是竭尽全力避免战争的蔓延,而非频频蛊惑人心、挑起战火。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光是凡尔登一战,参战总人数就高达260万,死伤人数近百万之多。这场“凡尔登绞肉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惨案。260万兵力的参战,造成近百万人的死亡,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屠杀。我们不能因为数字的宏大而忽视背后生命的逝去。
或者说,《三国演义》中那些“十万雄师”出现的频率过于之高,正是因为它忽视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伤痛。如果考虑到故事背后真正的生命代价,又怎会随意讴歌战争呢?
与此同时,曹操还大力扶持手工业发展,特别是丝织业。当时的魏国丝绸质量上佳,产量高居各国之首。丝绸等奢侈品的大量产出,为国库的充实提供了保障。这些财力为军队的补给和武器装备提供了保障。
当代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恰与古代那些频繁战乱的朝代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科技、经济和*生活水平才能获得飞速的提高。这从侧面印证了战争对社会发展的破坏作用。当今世界,也正是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曲在进行着。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谋求共赢,这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然而,与“百万大军”仍然相去甚远。曹操每次出动的军队,多半在十几万上下,要说有8、90万,只怕也是虚报的数字。毕竟,百万大军不仅消耗国力,运输和调动都极其复杂困难。
那么,历史上真的没有出现过百万大军吗?*是否定的。只是这样庞大的军事行动,必然会对国家实力造成极大的消耗。我们不妨来看看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几次百万大军战役。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命。每一名士兵,都有他的母亲,他的妻儿在家中等待;每一个死难的平民,都有他未尽的人生路要走。当我们面对这样巨大的数字时,更不应片面地讴歌或否定,而要牢记背后所代表的每一个个人的生命。
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更是有近6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其中又以军人和平民的死亡人数最多。这6千万逝去的生命中,许多都是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孺。战争对人性的践踏,在此可见一斑。
隋炀帝一心想要灭亡高句丽,三次大举用兵,均以失败告终。这些失败彻底摧毁了隋朝的国威与国力,最终导致了该王朝的灭亡。其中,运动百万大军导致的国库空虚与民不聊生,更是压垮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真正的百万大军之战,注定会导致国家整体实力的枯竭,最终走向灭亡。
公元234年,曹魏与东吴展开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参战兵力约4万。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当时参战的总兵力才4万人左右,这与小说中描写的宏大场面大相径庭。
可见,所谓“百万大军”对一个国家的负担是极其沉重的。更何况,这样庞大的参战人数,意味着参战士兵的死亡人数也必定异常惨重。我们作为后人,在讴歌三国英雄的同时,也切莫忘记在那些战火硝烟中逝去的生命。
公元228年,蜀汉在夷陵之战大败于吴军,损失惨重,此役蜀吴两军加起来约有7万。夷陵之战是蜀汉灭亡的关键战役之一,蜀吴当时双方调动的兵力也算上限。这说明即使是最强国之一的蜀汉,也难以单独调动10万大军和敌人决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