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根据刚刚小桀讲解的,再将经典儿歌小红帽唱一遍,会不会感觉之前只能根据音乐来停顿,现在却可以通过看简谱来有意识的适当停顿拖长来改变唱歌的节奏了?
叫做休止符,就是停顿不唱,等待下一段节奏再唱。吹奏乐器的时候,看到休止符,就可以停止吹奏,然后等下一段节奏再吹奏。
。这个表示的是节奏。下面没有线的音符,叫做四分音符,也就是一拍。下面有一根横线的,叫八分音符,是半拍。
(3)减时线——写在基本音符下面的短横线。减时线越多,音的时值越短,每增加一条减时线就表示缩短原来音符时值的一半。
退伍后,回到高雄考入乐团,担任中音唢呐演奏员的职务。由于中音唢呐与长笛的调性相同,指法除少数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处,所以便在每日翻谱之余,慢慢尝试看线谱。由简单的曲子开始,五线谱发下来后,先克制自己要翻译成简谱的冲动。等到指挥一开始下指挥棒的时候,直接识谱吹奏。
(4)附点——写在音符右边的圆点,称为“附点”。带附点的音符称为“附点音符”。它表示除唱(奏)附点前面音符的时值外,还要延长其时值的一半。
(5)延音符——即连接两个音高相同的音的弧线。被延音线连结的两个音只唱奏第一个音,其时值等于两个音时值的综合。例:
其实我很佩服吹笛子的人,频频换笛子还能看线谱,实在是很厉害。若是以法国号、竖笛等等移调乐器的观念来看,乐谱本身就应该移好调了。也就是说,乐谱记载鱼丸怎么吃好用什将来进行时的结构么调子的乐器,演奏员照着换乐器后,仍应使用一致的指法继续演奏下去,而乐谱必须预先移调。
(2)增时线——写在基本音符右边的短横线。增时线越多,音的时值越长,每增加一条增时线就表示延长一个基本音符的时值。
所以西方管弦乐的指挥就要有很强的读谱能力,把总谱上面各种不同的移调声部组织回原来的位置。相形之下,国乐的乐谱不但没有为移调乐器移调,有些甚至任意采用谱号,造成演奏员额外的负担。例如许多号称中音的国乐器实际音高应用高音谱号记谱,而不是听其名称就采用中音谱号。有些乐器音区较高,却仍采实际音高记谱,没有移调(低八度)记谱,造成识谱的困难。
简谱中的拍号和五线谱一样,用分数标记,它和调号一起记在乐曲名称的左下方,先记调号后记拍号。乐曲名称的右下方则词曲作者的姓名。
这样慢慢熟悉,强迫自己看线谱,大约几个月以后,大部分的乐谱发下来就可以直接识谱了,也脱离了每次发一堆谱就忙着翻译的紧张忙碌情形。
长达数小节的休止,可用长休止号。写在小节内,上面的数目字表示休止小节的数目。仅有长度而无一定高度的音,用X记号来表示,音的长短则用在X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标记。
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