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理性思索生存的实在性,个体的生存就与集体生存产生了一种紧密的联系,集体是通过话语的方式,穿透个体生活的表象,把集体的丰富性传递到了个体,肯定了个体生存的实在性,从而完成关怀。
“虚无主义”就是对这本身向人显现的世界,的一种否定。否定了辛劳、否定了智慧、否定了向个体敞开的所有意义。
更多的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喉结,依然是工具理性让人的物化日趋严重,个体经济价值的交换,让主体人异化成了资本的机器工人。整个社会在这种环境下运作,就导致了自然的虚无产生,这个时候需要某种伦理性的救赎,把人性解放出来,我把这种救赎称之为——终极关怀。
当然这里自我召唤非我何以可能,我给出了一个概念是这样的,自我关怀,就是现实关怀,非我关怀,就是终极关怀。自我通过反思虚无,自我就具备一种内在性的内涵,把这种内在性的内涵延伸到了外在性,就是非我的反思。当然这里还是需要自我救赎的这个张力来联通内在性和外在性。
终极关怀就是自我和非我的对话。也是非我规定自我的过程。自我在虚无中已经丧失了*家园,关怀就是让自我克服与超越不安和恐惧的*状态,这里自我是*,非我是形式,通过*对形式的感召,完成了自我的关怀。自我感召非我,非我规定自我,从现实的实在性演进到了超越现实的可能性,就是一种终极的可能性。
集体理性传导到个体理性的丰富性就是非我在重塑自我的一种肯定性,非我对自我的那种在场的面对面的生命质询下,自我一边要为生存和现实搏斗,一边还要给自我寄托在*家园有一种乌托邦的向往,失去了自由,拥有了生活的两面性,这也是自我通过非我规定产生的必然性。若自我完成救赎,吾宁说这就是一种沉重的思索,以及终极关怀的可能性。
终极关怀,就是让主体克服内心的虚伪,需要自我救赎,需要终极关怀,终极关怀还原到某一个体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神性客体向人性的主体关照的过程。神性是存在于人们内心当中的,是人在自己最虚无的时乍现的那道光,那道光使他们在忘我的状态中与我的神性进行沟通。
尼采对“虚无主义”有过一段经的描述: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自行贬值。最高价值恰恰指向的是人。意味着人的价值,彻底虚无。所以最近流行什么“人间不值得、躺平、摆烂、佛系、丧文化,”等云云。
这里“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包含了他们的期望,寄托,辛劳,智慧、痛苦等等,生活世界从人类生存那里获得了人类命运的心态。因而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这种意义和价值是生活世界本身具有的,是生活世界本身向人显现的,是要人去直接体验的。
“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对一切价值、概念、存在的否定,其主要表现是对“意义”的抹杀。虚无主义把一切事物看作是毫无价值的,当这一理念与互联网相结合,其影响便首先表现在对“生活世界”意义的解构。
这种看不到危害和看不清的危险,悄悄通过网络这个隐蔽的形式,渗透到了网友的心中,很多虚无主义,被包装成了社达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是需要我们谨慎分辨。
总的来说,三者都一定程度上认为宇宙是毫无意义的,但存在主义强调人类自主构建意义,虚无主义认为这种努力本身无意义,而荒诞主义则更进一步认为接受这种无意义才是反抗“宇宙无意义”的方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