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正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帮助蜀国走向兴旺。想当年,你巧用天时,火烧赤壁;你巧用人心,退却司马懿;少年时,身处卧龙坡,巧对隆中对;老年时,为国家鞠躬尽瘁,星陨五丈原。这种智慧和*品质,值得后人敬仰!
我国历史学家钱穆曾评价诸葛亮:“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由此可见,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
“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佩服的人很多,有战无不胜的关羽;有阴险狡诈的曹操;有重情重义的刘备。但最让我敬佩的是上文诗中描写的人物——“卧龙”诸葛亮。
他考虑长远,聪明盖世。他考虑到蛮人不服王法,时间长了还会再造反便采用攻心战术,第一次孟获被活捉,他说是因路险才被抓,放了;第二次因手下人自相残杀为由,放了;第三次因孟优贪吃为由,放了;第四次因是中了诸葛亮的诡计为由,不服,放了;第五次以本洞人自相残害为由,不服,放了;第六次立下誓言说再抓住一次就服,放了;第七次无话可说,服了,成为了蜀国的一名猛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之一——“七擒孟获”。
诸葛亮,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这就是我敬佩的诸葛亮!
即使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他的事迹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在“空城计”中,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忌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了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存了自己。
清朝皇帝康熙曾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诸葛亮能如此。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为了教他如何治理国家,写了一篇《出师表》,更加体现出他的深谋远略,随后诸葛亮六出祁山,更衬托出他的赤胆忠心,对刘禅鞠躬尽瘁。
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要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明知周瑜这是在陷害自己,却将计就计。他算到三天后会有大雾,就告诉周瑜自己只需三天时间。第三天晚上果然大雾漫天,诸葛亮让军士们开着二十来条插满草人的船来到曹营,他那小船上的草人受箭,一面射满了就换另一面。等到雾散了,船顺风顺水的回到营中时,草人上的箭正好是十万只左右。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是一个智勇超群、忠贞不渝的人。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孟获,最后是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的诸葛亮的智慧与知识的光芒。
这些谚语、俗语、歇后语不计其数,其传奇般的故事为世人千古传诵,数不胜数。诸葛亮,灵与肉虽然已经化作清风明月,但为世人永远展现出他那圣洁的光。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正义、忠诚的代表。也许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上千年,但他的故事仍然影响着读过《三国演义》的每一个人。
诸葛亮沉着冷静,料事如神。当司马懿带兵来袭时,他没有像众官一样惊慌失措,而是巧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诸葛亮还是大度且手段高明的人。在《七擒孟获》中,他活捉了孟获七次,在知道孟获不服后,又放了孟获七次,最终孟获低头服输了。如果这是曹操的话,他一定会用威逼利诱的方法让孟获投降。然而,这种办法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