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现在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雅典健*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格拉底对话式的讨论方法被称为“辩证法”,辩证一词来源于人们的通过按对象的属性加以辨析来讨论问题的方法。
·柏拉图把理念看作真实的存在,并认为感性事物介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真正的非存在是处于混沌状态中的无性无状的原始“物质”;可感事物分有理念,所以是存在,但其本身由原始物质构成,所以是非存在。
·“居间者”是相对于不同主体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中间道路;美德作为一种中庸之道,是与过度与不足这两端相对立的,故也可以被看作一个极端;某些由于过度和不足导致的恶行不存在一个中庸的问题,而且美德本身也存在过度和不足的问题。
·谓词分为两大类,即属于定义的部分和不属于定义的部分,前者是对事物本质的规定,后者仅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谓词还可以被细分为五类:种、属差、定义、属性(专有性质)和偶性(非专有性质)。
·对于自然物,形式就是目的,质料是被动的可能性,形式是主动的现实性,它不是僵化的形式,而是能动的活动,它看上去后于质料(作为结果),实际上先于质料(作为动机)。
·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对处于对立状态的希腊经验性的自然哲学和理性思辨的逻各斯学说的综合,他的哲学体系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表现出折中的特点。
·在道德方面的美德,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学说,人的灵魂包括*(感觉)、官能(借以体验感觉的东西)和性格状况(处理*的方式),只有性格状况才存在美德和恶行的问题,如果能用一种中庸的态度对待*,这就是美德。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也被称作实体哲学,它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实体是什么?(狭义的实体学说)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实体是如何生成的?(潜能与实现)
·柏拉图反感雅典式的民主政治,参照埃及和斯巴达的模式设计了一套政治制度,使哲学家与统治者融为一体,建立一种“哲学王”的理想国度。
·柏拉图和德谟克利特都认为对可感事物的认识是不可靠的,对思维的抽象物的认识是真正的知识,但德谟克利特的“真理性的知识”的对象是物质性的原子和虚空,而在柏拉图那里是理念。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