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所以会有类似的困惑,是因为他们误解了一件事情:一个人外在优秀不优秀和内心自卑不自卑其实是两回事。
面对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够优秀却有自信的人,有自卑情结的人可能会表现得很愤怒:「为什么他那么差劲,自我感觉还那么良好?」
在早年与父母的互动中,如果孩子被父母持续性地要求必须达到某种条件或者标准,才会被认可和赞赏,而当孩子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则被父母不停地指责、批评,那么孩子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核心自我。
或许父母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上进、努力、勇攀高峰,但是,父母如果没有在表达上强调对孩子的整体接纳,就会被孩子认为是他自己不够好,他只有达到一个个的标准、拿到一个个的奖励,才能改变自己这种不够好的状态。
可想而知,这样的人该有多累!累的根源就是他们对自己「不优秀」「没有成就」的防御,也就是对「不优秀」「没有成就」的自己的不接纳。
比如,就读于国内名牌院校,颜值颇为出众,但就是不自信;年薪超过绝大部分同龄人,有房有车,但心里没有感到一丝轻快;工作其实做得很好,也常常获得各种奖励和肯定,深受领导认可,但内心还是紧张不安,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但在自卑的人的自我认知里,他们的核心自我往往是不被认可的,所以他们需要通过外在取得的成就去摆脱这种不良的核心自我体验,而且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外在优秀了,核心自我就会脱胎换骨。
一个对自己的「不够好」充满防御感的人,怎么可能真正自信起来呢?这说明他对自己充满怀疑,即使外在的条件改变了,他内心那种糟糕的核心自我假设也没有随之改变。
生活中,很多人存在这样一种困惑:从各方面来看,自己似乎都已经做得不错,甚至很优秀了,可自己的内心却依旧感到自卑。
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在表现出这种愤怒的时候,如果他对自己足够忠诚,往往还会发现,自己对别人除了鄙视,一定还会有一种不易觉察的羡慕和嫉妒的心理。
他会对自己充满防御心理,害怕自己重新回到原来的境地,所以就会出现这种现象:有自卑情结的人在取得一些成就后,在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一定的自信,有时甚至会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自信,但是他们无法持久地自信下去。
自恋的*动力模型主要由两个有重叠的学派主导,一个是自体心理学学派(theselfpsychologyschool),另一个是客体关系学派(theobjectrelationsschool.)。
其中,真正的自体支离破碎,受到压抑,而虚假自体则掌控了这个人。由此,自恋者学会通过隐藏被他人拒绝的部分来拒绝自己。
在*中*师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自恋者会试图操纵*来治愈其受伤的自我,而不是探索其背后的自卑感和绝望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