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故事会》之所以各种不良广告横行,其中一个重点原因监管力度不够,如今国家大力打击这种现象,不管是杂志书籍还是网络中,那些不良内容和图片都不能再这么肆无忌惮的出现再人们眼前,这也是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考虑。与此同时购买《故事会》的人也减少了,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在于小广告的去除,而是现在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人的年纪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但总有一些记忆定格在脑海深处,平时想不起来,但或许就是一个玩具、一本漫画、一首歌,那一瞬间就牵扯出无数的回忆,而今天要说的便是一本在如今看来有点少儿不宜的杂志——《故事会》。
可见孩子们并不是全无是非观念,一部分孩子自制力强,看到就全当没看到,直奔自己喜欢的小故事或者笑话,但也有一部分明明知道不对,但自制力差的孩子,很容易在这种内容的引导下做出了不好的事情。真不是小题大做,孩子们都处于好奇心强烈,喜欢追逐刺激的年纪,保不齐就真有尝试的呢?
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漫漫旅途除了睡觉外就只能聊聊天,打打扑克,或者上车前带一本《故事会》,一个人看完了另一个人借,到站的时候,这本杂志早就不知大传到谁手上去了。
回想那时候偷偷看的杂志,除了《故事会》以外还有《意林》、《读者》之类,这类更适合全年龄段的人看,没有奇怪的广告和令人面红的图片,只是论故事的趣味性还是《故事会》更胜一筹,毕竟里面的故事更加通俗易懂,就好像一位年纪大的老人面对面的再和你讲述故事一样。
这本杂志可以说是乘坐长途汽车和绿皮火车的必备道具,小小薄薄的一本杂志看完也用不了多久,但却是打发时间的好东西,何况里面的故事雅俗共赏,配图虽然谈不上画技多精湛,但胜在传神,一时间火遍大江南北。
那时候孩子的三观还未成熟,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歪路,当时《故事会》上的小广告就好比现在电脑上时不时蹦出来的弹窗,觉得碍事又拿他没有办法。能看懂故事会的孩子年纪不大,却也隐隐约约知道上面有些内容是不好的,即使是在家里也不敢当着父母的面看,看完都小心翼翼地藏到起来,颇有些做贼心虚的感觉。
回想起来老师不让学生看这种杂志是肯定的,除了影响学习外,里面各种歪门邪道的广告,别说不适合孩子,放在现在上面那些不良信息想出现在市面上都不行。虽然大家那时候也就是看看里面的故事,各种书本上看不到的故事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实在太大了,然而无孔不入的小广告不可避免的闯进人们的眼球。
童年承载了无数人美好的回忆,如今的孩子们小小年纪一人捧着一部智能手机,里面的动画片和各种游戏让他们沉迷,然而80、90后的童年并没有那么发达的网络,也没有那么多新鲜的玩具,但想想那时候的快乐才是最纯粹的,时光飞逝,曾经盼望着长大的孩子们都跨入了社会,面对重重压力,回想起幼时无忧无虑的日子,只能深深叹息。
后来因为外界原因停刊十年,等到1974年,为了保证继续发行,改名为《革命故事会》,直到1979年才改回来,著名书法家周慧珺亲自题名"故事会"三个字,至今杂志封面上依然延用。渐渐步入21世纪,《故事会》里的内容就丰富起来,各种在民间流传的故事,还有一些经典的外国故事,长长短短,从武侠、*、社会情感、悬疑鬼怪、家长里短、穷人翻身、善恶人性、幽默笑话等等,可以说涵盖了不少人的兴趣。
有的时候不免有些唏嘘,很多曾经我们喜爱的事物都已经被市场淘汰,成为过去式,有的时候忍不住用现在的孩子和自己的过去对比,虽然现在的孩子拥有了更多,但同时也越来越难满足,或许是小小年纪接触到了太多的事物,反而很难拥有纯粹的快乐,希望这些孩子们未来想起童年时不仅仅有网络游戏,而是多彩多样的记忆。
漫画PATTY确实不错,好好学生都给取了昵称“漫P”;但还是有些的,如漫迷、知音*漫客、幽默PATTY、喜剧世界等都是很不错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