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乱,需要“*”,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梦想——克己复礼爱你有商量,国企改革爱你没商量,不折腾才有救,两面三刀横行霸道——这世界该交给谁?救世先救人,救人先救心,危机变金,我们该如何自处?易中天答问先秦诸子,大道至简,轻轻松松,畅快淋漓。
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要说这李亨登基也不合法,但玄宗先遭安禄山叛乱,又在马嵬坡被逼杀掉贵妃,已经是心灰意冷,对自己突然被太子尊为太上皇,也就没说啥。但他的儿子可就不这么想了。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遂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七五二年(天宝十一年)李白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今*省南部),沿途留连。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市)。初识安禄山跋启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
番使大为震惊。回到渤海国,将大唐国书交给渤海国国王,国王看后惊叹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敌得!”于是,写了降表,归顺大唐王朝。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
李白老年的落魄,恰与其仕途不顺、在帝位之争中站错队而被发配夜郎有关。工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作者杨采华先生介绍说,李白发配夜郎被赦免后,投奔其在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当时连年天灾兵祸,百姓生活困苦,县令李冰阳也无法援助李白一家五六口人。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是另一个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对李白悲惨命运的叹息!
《草书歌行》是唐代诗人李白为赞扬怀素草书艺术而创作的诗歌。赞美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称其草书天下第一。诗中李白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力、极其夸张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一幅怀素醉酒后恣肆张扬、挥笔疾书的场景,细致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怀素极具张扬的个性特征。怀素的狂放不羁、*奔涌、痛快淋漓,在李白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不触动读者的心绪。此诗对后人研究怀素的草书艺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白在如日中天时得玄宗赠金放还,与高适、杜甫同游天下,后在梁宋娶妻宗氏,客居梁园十年,再无入仕机会。安史之乱起,李白避战乱隐于庐山。
李璘起兵江陵,是为永王东巡。结果面对早有准备的唐军,永王的军队一触即溃,李璘被杀,李白入狱。经过多方活动,终于免了死罪,被贬夜郎。运气也还行,还没到夜郎,就遇到天下大赦放还。才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开心的传世七绝。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于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