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我们都没见过的,孩子们见到了”“这次研学旅行太值了”“隔着屏幕都觉得好吃”“我都想跟着孩子一起去”金秋时节,精河县14所中小学的100名学子,从天山脚下到汉水之滨,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并在微信群中实时更新图片和视频,引得众多家长纷纷点赞。
作为湖北援助博州的第一批文化润疆项目之一,今年7月,精河县精河镇“书香小镇”便民图书馆揭牌开馆,该项目援建资金400万元,室内功能区设置有精品图书阅读、亲子阅览室、综合借阅室、少儿阅览室等阅读区域,场馆还配备自助*借还一体机、电子阅读机、朗读亭等先进的智能化设备,供读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践行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促进两地学生交往交流交融,荆门市教育局和精河县教育局联合组织这次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精心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和活动计划。”精河县教育局副*孙燕说。
在为期一周的研学中,学子们先后走进屈家岭遗址博物馆、爱飞客研学基地、荆门市博物馆、荆门园博园、荆门市龙泉中学等多个研学点。精河县八家户农场中学学生海晓琴说:“通过此次研学,让我明白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真正内涵,研学中,我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留下不一样的珍贵回忆。”
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襄阳市、荆门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援疆资金项目向基层倾斜、为群众造福。据统计,仅从2020年至今,精河县就实施完成19个援建项目。
精河县发改委*组副*、主任田兵表示,精河县将加快推进援疆项目建设,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细化责任分解,压实责任,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援疆项目按照年度计划推进,力争发挥最大的效益,造福精河县各族群众。
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沿岸,屹立着名城襄阳、荆门,天山脚下,坐落杞都精河。由南至北,有着近4000公里的地理距离,原本没有过多的交集却因对口援疆工作紧密相连,也将两地*心手相连。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精河县积极对接援疆资源,自2018年起,在精河县高级中学和精河县第二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设立了襄阳五中精河分校、襄阳四中精河分校,由襄阳四中、五中及对口援疆地市骨干教师整体授课。经过不断努力,两校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持续增长,家长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精河县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为契机,借力湖北对口帮扶,凝聚多方力量,“内外联动”强基础带队伍,持续提升医疗水平。援派*聚焦县域常见病多发病,结合*学科特色,科学确定“以院包科”结对关系,实现“一院一方案”“一科一对策”,从*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帮助提升医疗质量,精河县**被确定为全州唯一的县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试点单位。
多年来,湖北省对口援疆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的治疆方略,在项目援疆、智力援疆、教育援疆、文化援疆等方面全面统筹,有序推进,援疆*人才援精期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将先进理念和精湛技术运用到综合管理、医疗技术、教育教学、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推动精河县产业发展,对促进精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新时代*的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一批批湖北省援疆教师不远万里、压茬接力、全情投入,涌现出宋书帆、熊扬爽、张海涛等躬耕教坛、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在援疆教师的帮助下,精河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名师工作室、援疆名师云课堂、“两个一”工程、“青蓝结对”“雪莲花”支教团队等教育援疆成果硕果累累。
今年年初,精河县卫健系统9所医疗卫生机构的12名管理业务骨干奔赴赴襄荆两地跟岗培训,培训人员涵盖*管理、疾控、妇幼、麻醉、*、护理、基本公共卫生等9个当地急需、重点专业,其中大部分是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充分体现了“组团式”和“向基层延伸”培训理念。
年,精河县共有援疆项目6个,年度投资5137万元,项目涉及引才育才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医疗资源共享、教育链条塑造、交往交流交融等多个领域,其中基建类项目3个,由精河县自行实施,非基建项目3个,由自治州各行业部门统筹实施。
“先做*造影,看看有没有冠心病。”近日,精河县茫丁乡蘑菇滩村村民赵明看突感胸痛,经检查为*心肌梗死,病情危急,精河县**心血管内科团队湖北援疆专家高启军迅速给出*方案,开始实施*,在*的全力救治下,赵明看转危为安。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