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焦虑,因为交完申请以后,面试之前,能改变的已经不多了,我写一下自己焦虑的经历警示各位。
还有一点就是美国大学已经知道了很多国内的教授会让学生自己写推荐信,所以他们对国内老师的信任度普遍远低于美国教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所以这里推荐至少找1个海外暑研导师写推荐信,美本的同学尽量多利用自己的资源找推荐人。如果你对自己的实力绝对有信心,可以找老教授的课程推,他会给你写成”在我教的几千个学生中他能算上最好的5%“。这样再加上如果教授谷歌一搜都有自己的*页面的话,肯定大大加分。
分析一下利害关系不难得知,在你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下,实验室老板和申请人是站在利益的同一侧的,他缺人,你缺offer。你联系他表达兴趣了,他把你弄进来就大大提高有人考虑他实验室的概率,而不是让委员会招一个不知道会不会去他实验室的路人甲。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在自己文书里写到的例子。我对我们正在研究的蛋白做了一个FurinCleavagemutant,大致的目的是看他被一个非原装的酶在同一个点切了以后能不能和本来wildtype的功能一样。那我可以写IengineeredaFurincleavagemutanttotestif
一般来说大部分面试人会以这种问题开场,因为自我介绍就是话题从哪开始的最重点。既然是博士生面试,肯定不能说3分钟有关你多喜欢滑雪。比较标准的内容就是Igrewupinxxx,Ididmyundergraduateatxxx,Ididresearchinthexxxlabwherewefocusedonxxxxxxxxx
这样有铺垫的设计实验的思路和过程就比几句话单纯描述实验有用多了,读起来也有一些趣味,也展现了对科研的兴趣和创造力。当然我也是运气好碰上自己有这么回事,相信各位都能有一些自己做起来比较自豪的实验能够把这样的思考过程详细有趣地描写出来。
我觉得有几种情况中介是能起到作用的:自己实在太忙不想亲自填申请的(我DIY的代价就是大四基本没做啥实验,当然也是因为我太怂了申请了20所学校,然后还拿了过多面试一直在到处飞);自己不确定*需要老师帮忙选的(但是感觉很多中介自己也选不准,请大家找优质的老师或者美本同学建议直接问自己系里负责招生的老师);英语不过关需要帮忙润色/修改文书的(美本系里老师同样可以免费做到,就是需要你很熟)。
当时是我情绪波动最大的一段时间。我在交完申请以后立刻就陷入焦虑,开始想自己全聚德怎么办。甚至,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不敢相信,我已经和自己的supervisor商量好如果全聚德那就在实验室再做一年tech发两篇paper,而且如果有一个录(当时想的是UWisconsin最有可能录我)我就去好好学。现在想想很搞笑吧。
现在的逻辑已经很清晰了吧,套磁是*于录取之外的因素。你可以用邮件的形式获取信息,比如某个你感兴趣的老师还招不招人,他的文章里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想要请教,等等,这些可以是你后面写进文书的素材,但是套磁这个行为本身和得到的回复并不能对申请造成任何肉眼可见的影响。
然后12月10号左右我的焦虑短暂得到缓解,拿到了Berkeley的初面,但是初面我又感觉自己没说好,重新陷入焦虑。后来拿到WeillCornell的初面,也没好多少,毕竟我想着初面过的概率也不高。后来拿到Wisconsin的终面,心想如果这个过了就有学上了,就还好点。于是我在12月15-20号左右度过了一段情绪平稳期。
进入正式面试,,时间大概会给30分钟左右,聊上头了超过几分钟也问题不大,就是快到时间的时候可以问问后面有没有其他人排队,没有的话就可以放开了聊(比如我哈佛一个线上面试,聊得太上头了,30分钟的面试聊了大概一个小时,因为我后面没别人等着,老师反正也闲着也在兴头上)。时间到了有别人进入房间或者老师主动提醒就寒暄一下走人即可。面试的完可以简单回顾一下重点,方便后面写感谢邮件。
文书可以不用急着动手写,因为可能这时候科研还没完全做出成果,不太好总结,但是如果有手痒痒想赶紧开始的当然推荐能写多少写多少。我是因为太懒了所以开学(9月+)才动手,最后赶着死线当天交的。如果有更自律的选手当然推荐提前准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