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话可说,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文章写好,如果要拿到较高的作文分数,还要做到在审题和写作中能够注重关联。
材料中给出了相应的例子了: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春晚小品上,潘长江调侃自己:“别看我个子矮,浓缩的才是精华。”这句俗语逐渐深入人心后,广泛应用于生活场景。多带有一种对容量小但质量高的肯定意味。然而,就文学艺术领域来说,浓缩这一方式不可简单粗暴地使用。文学艺术的鉴赏需要“触摸细节”,也需要经历时间的涵咏、沉淀,方可升华。
“浓缩的就是精华”即去除物体中不需要的成分,剩下的就是最好的。并且,精华在客观上指纯度高,在抽象含义中包含一种“最好”的价值判断。所以这个点可以辩驳,浓缩的可能是精华,也可能不是。
今年的上海春考作文题:“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对这一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作文题中已经将所需要讨论的理念公开的告诉你了,不需要从材料当中进行深入的梳理解读,避免了很多写作能级较弱的孩子会产生偏题的现象。
(5)历史博物馆可以让人们清晰直观感受历史真实,可是泱泱华夏,王朝递嬗的厚重岂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就能涵盖传递的?
,可以站在肯定的这一方面,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就是精华’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将山水自然、历史文化、名著、知识,提炼出来,满足更加便捷、直观、高效,甚至满足人们的审美,这是人类的智慧体现,是值得肯定的。
本是指溶液中的溶剂蒸发而提高浓度,在本题语境中,可理解为提高所需要部分的含量,而剔除不需要部分的过程。由此,浓缩的意义和价值显而易见。
,否定人们倾向的说法,阐述“浓缩的不是精华”,分析浓缩过程中的“挂一漏万”问题,剖析“求浓缩”“求精华”背后的功利心态等。
而博物馆的浓缩,和园林略有差异。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具象呈现,精华的是历史文化本身,而非博物馆。承载文明的展品,被发现发掘本身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研究者在探索发掘中填补发现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浓缩,又何止是博物馆?人类的历史长河依然浩瀚,浓缩的博物馆,偃鼠饮河而已。
多是指事物之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在本题中也是这个意味。由此自然而然地可以思考,园林,作为自然山水的浓缩,是自然山水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吗?缩写读物之于原著呢?博物馆之于历史文化呢?
“浓缩就是精华”这句话,大家太熟悉了。所以这题拿到手,估计大家可能刚开始觉得不难。但就是人人都会的东西,想要“出新”才是难的。
浓缩之后,什么变浓了,什么被缩去了?通常意义上来讲,我们把删去无用,留下主*分的行为叫浓缩。但是很多文学著作,我们在阅读时删去了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那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