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清幽,稚趣的童声合唱、当年李叔同排演的话剧《茶花女》影像在这里循环*,还能在智屏上临写他的书法,其中就有临终绝笔“悲欣交集”。这里人不多,临摹不满意,可以重新写,后面没人催
李叔同青少年时光在这里度过,他的奇才与通才从这里积淀而出,逐一过眼他的人生经历、世事悲欢、人间冷暖,叹“无数奇珍供世眼”,令人感慨万千。
出门的时候,阳光耀眼。转头看见门口的保安室里,两只猫蹲在桌子上,正分头大吃特吃,叫也不理。旁边的老保安看着它们,笑眯乐呵,面容慈祥。
李叔同对故园和童年的真切情感,在《忆儿时》的歌曲里表露无遗,现场听着童声,不禁驻足良久。歌词唱的是,“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故居是在旧址复建的,四个小合院,有八个展馆展陈李叔同的一生,丰富、非凡,很多资料第一次见。大门“进士第”是李鸿章题写的。
李家经营盐商并银钱业,物质巨富,他生下来就有。而李叔同从青年时就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怀和高洁品格,成为中国现代戏剧、音乐、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传播知识、救国救民。
大师回答说:“我”话音还未落,那人就扬手打了大师两耳光,并将他的椅子抛到了几尺之外。顿时,大师感到头痛欲昏,眼冒金星。
一天,戏还没有开始,孩提时的大师便提前拿了一把椅子放到了戏台前面,打算占个好位置坐下来看戏。这时来了一个性情粗暴的人,也要占中间的好位置,于是便向大师厉声喝问道:“这把椅子是谁放的?”
大师一生注重惜福,力行习劳,深信因果,专弘净土,以“常惭愧僧”自居,与虚云大师、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回到家中,年幼的大师不忍父母担心,又怕他们因爱子心切与那人发生口角,便选择了隐忍,对于此事,只字未提。之后大师更加懂得自我勉励,
长大后,大师由于德行深厚,很受村里父老乡亲的喜欢。那位曾打过他的人,在路上遇到大师,也笑着招呼说:“请到我家来坐坐。”大师也笑着答应。
有话要说...